防控模式开始出现缓和化的迹象,是好事。上海之后,连很多大五毛都转向了,曾发出天问“你要自由干什么?”的李子肠老师,现在他也君子豹变。现实最能教育人,苍天饶过谁?只有在被铁拳锤到的时刻,野生国师们才能从宏大叙事中恢复一丝人性。这是曾经连赠与小三房产都能打官司索回的狼教授,几天前的表态,檄文如诗,铿锵有力:十天之后,岁月不再如歌,给白发人送终,求仁得仁,求锤得锤。这是一名当初恶毒咒骂方方“递刀”的正能量大V:作茧自缚后,亲身体验了一遍当初方方描写的经历,也开始“递刀”。这个更惨,网信证券副总裁,从业18年的券商老兵,用生命在讴歌:祝他安息,想必含笑九泉,纵做鬼,也幸福!正能量大V,一个个以身试锤,晚节不保。还有很多杠精,一提抗疫就是生命无价,西方模式是草菅人命,中国的优越性在于宁愿牺牲经济,也不舍弃一条生命。说得感天动地,我都差点信了,啥时候小粉红比圣母还圣母?以前唯GDP论,是有局限性,带血的煤炭、尘肺病劳工、农村缺乏社保覆盖、恶性事件层出不穷,那时你们为啥不说生命无价呢?过犹不及,完全不讲GDP,用政治正确替代经济发展,也很可怕。其实,专业人士的判断有其内在的逻辑,稍微有点理性不难理解:生命无价是道德层面,无法用金钱评价生命的价值但作为公共政策的权衡,生命是可以度量的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稳经济就是保生命。在统计学上,GDP与很多指标都是明显呈正相关,GDP一旦下降,社会失业率会上升,人口自杀率会上升,治安犯罪率会上升,人均收入会减少,人均寿命会降低。根据测算,人均收入减半,人均寿命将减少1-3年。中国2010年的人均GDP是2020年的45%左右,预期寿命相比减少了2.5年。苏联解体时,在1991-1993期间,人均收入下降了20%,预期寿命下降了4年。人均寿命的降低,在数字背后意味着很多不该死的人死了。经济不行,失业率上升,自杀人数就会暴增。美国1929年大萧条,从华尔街股灾开始,继而连锁反应,金本位崩溃,全球贸易体系支离破碎,失业人口满坑满谷。据说,当时很多失业破产的人在天台排队跳楼,所以到酒店登记的时候,工作人员会忍不住打趣:“客官,请问您是来住店还是自杀?”中国的下岗潮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,境况也是惨不忍言。有部反映东北工人的电影《钢的琴》,是写实。1999年春晚小品《打气》,黄宏操着东北腔吹出一句台词:“咱工人要替国家想,我不下岗谁下岗?”为这句话,他被观众骂了一辈子!经济不行,看病怎么办?治病救人需要钱,医保基金这三年大量投入抗疫事业,核酸、疫苗,动辄十几亿人次的规模,对老百姓是免费,埋单的是国家医保。2021年的财报披露,科兴一年光疫苗就赚了900亿净利。所以现在不断加强集采,推行三明模式,医药股跌得一塌糊涂。随着老龄化加速,医保支出将直线上升,压力山大。2021年,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4%,按国际标准,这是从老龄化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志。一般而言,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,人均GDP通常达到1万美元;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,人均GDP平均在2万美元;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(例如日本,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%)时的人均GDP通常达到4万美元。而中国在去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,人均GDP略超过1万美元。这意味着中国医保未来将面临空前挑战,不发展经济,怎么保证病有所医?经济不行,养老怎么办?目前的人口结构非常危险,要想老有所依,只能依靠发展生产力,更有效率地创造财富。中国社科院曾发布《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-2050》指出,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社保缴费基数的下调,未来几年养老金很难维持当前的上涨速度,最后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。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,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,没有到达退休年龄。也就是说,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,不发展经济,怎么保证老有所养?经济一旦失速,后果很严重,不仅仅是民生,社会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冲击。 根据唯物论的观点,物质决定意识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经济不景气,极端思潮就会抬头,社会戾气就会横生,乃至治安恶化,遍地张献忠。上个世纪90年代,社会治安之差,犯罪率之高,中老年人应该都有印象。摩托党抢包,街头斗殴,校园暴力……我初中时都亲历过同学喋血宿舍。不是那时候警察不给力,而是大环境使然,失业率那么高,游手好闲的无业人员那么多,怎么管得过来?后来社会治安大幅好转,不是警察干活更积极,而是21世纪后,中国加入WTO,成为世界工厂,那些浪荡街头的闲散青年都流到珠三角、长三角打工赚钱去了。黄赌毒,涉黑涉恶,不良风气,也会随着萧条卷土重来。我说过东北当年估计几百万性工作者,“北姑南下”的故事,许多小粉红还捂住耳朵说不信。据网络流传的一则说法:数量上东北姑娘位居首,约占全国小姐总数的四分之一。这方面,社会学研究资料很多,用脑子想想,如果年轻女性找不到工作,难道还要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?中国社会这几年大趋势是粉红化:对内民粹化,对外战狼化。 为什么杀气腾腾,戾气深重?除了互联网的信息茧房和舆论引导,很大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。青年一代粉红化,并不意味着是真红,相反,所谓“粉红”,更多是一种符合主流话语的“合法”宣泄不满。他们不可能像老一辈革命者那样真正做到艰苦奋斗,无私奉献,献了青春献子孙。当小粉红的脑袋撞上现实的铁壁,就会发现根本没有给你“战争与革命”的机遇,自己其实就是韭菜。有人评价说,战狼哲学就像天天给年轻人投喂春药,但又不允许他们去找真实的对象过性生活。嘴炮杀敌之后,实际行动中的小粉红往往选择的是犬儒,是逃避,是躺平。GDP增速下滑、老龄化、逆全球化,意味着什么? 意味着财富增量减少,吃存量的时代,是非常残酷的,尤其是对于尚未完成原始积累的社会新人。这一点,东亚青年都差不多,经济下行,房价高企,债务累累,年轻人都卷不动了,不婚不育,死宅废青。别嘲笑,每代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他们当下的最优解。日本80年代,钱淹脚面,纸醉金迷;90年代,泡沫破裂,很多人沦为负资产族,繁华原是梦幻泡影。于是,消费主义破产,极简主义兴起,断舍离。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书《低欲望社会》,他感叹: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、没有梦想、没有干劲,日本已经陷入了低欲望社会。所谓低欲望社会,就是无论物价如何变化,消费无法刺激,经济没有增长,购房者人数逐年下降,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买车、买房、奢侈品几乎没有兴趣,宅文化盛行,一日三餐从简,活着就行。甚至许多人连做爱也失去兴趣,沉浸在二次元世界里。人类行为偏好的起伏波动,表面看是思想问题,实质可能都是经济问题。 我记得读过一本有意思的经济学小册子,分析很多大事件,背后都有经济这支看不见的手。经济出现问题,蝴蝶效应可能改变历史进程,腥风血雨,生灵涂炭。 1)欧洲“猎巫运动”从15世纪开始,欧洲各地陆续出现猎巫风潮。当时的天主教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,他们设置宗教裁判所,审判异端。教士们宣称:魔鬼会附身在人类身上,而“女巫”就是被魔鬼附身的存在,所以“女巫”必须被杀掉,不能存在于世上。被“圣谕”洗脑的信徒们纷纷大规模地寻找和迫害“巫者”,大批女性还有老弱病残等边缘人士,因此惨遭不幸。哈佛大学经济系的女博士Emily Oster在2004年发表一篇论文,研究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会出现大规模的“猎巫”审判。Oster采取不同的切入点,认为欧洲发生猎巫运动,除了宗教因素,根本原因是经济:当时气候转入小冰期,农产品收成减少,在粮食短缺的压力下,必须去除生产力最低的穷人、老人、寡妇等弱势群体。社会给这些边缘人口施加的莫须有罪名,就是宣称她们为巫者。从时间考察,欧洲猎巫审判最狂热的时期,正好都是平均气温较低的阶段,也就是气象史上的小冰期。在农业时代,气温下降,将会导致农作物欠收,海水太冷也影响渔业捕捞,这对欧洲北部的食物供应产生严重冲击。一旦人群的温饱无法保障,社会戾气加重,怀疑和仇恨滋生,内卷开始,互砍互害。猎巫运动、气候变冷、经济下行,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,不是偶然。2)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非常复杂,简单归因于美帝的胜利,那真是美国人吹牛不上税。实际上,政治学界主流认为,苏联之败,外因的作用微乎其微,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。意识形态的瓦解、官僚特权的腐败、民意人心的背反、脱离群众、忘记初心,事后看似乎都有理,头头是道。但这些因素早已有之,70年代也存在,甚至更普遍,更严重,更令人绝望。勃列日涅夫时代,虽然以昏聩无能著称,但没人敢预言这个庞然大物会一朝崩塌。事实上,70年代的苏联给人的印象是富强发达,霸气侧漏,咄咄逼人:对内宣布已建成“发达社会主义”,工人福利不亚于欧美;对外号称超级大国,在苏美冷战中采取全方位攻势。相反,那时候越战失利、国内动荡的美帝,给人的感觉却是举步维艰,日暮西山。秘密在于油价。苏联的计划经济实际上烂得一塌糊涂,但祖宗留下一大摊子家业,地大物博,家里有矿。勃列日涅夫傻人有傻福,任期内正赶上70年代中东战争引发的全球石油危机,油价从1970年的2.7美元/桶疯涨到1979年的40美元/桶,十年涨幅近14倍。苏联躺赢,天上掉馅饼,赚得盆满钵满,虽然社会体制已经弊病丛生,但架不住一美遮百丑,人家手里有钱,大笔花钱派红包,财富效应,到处显得欣欣向荣。80年代,好运结束了,油价下跌是苏联解体的主要推手,由此带来的经济大衰退最终引发政治巨变。俄前总理盖达尔曾说,由于欧佩克组织当时并未有效控制油价下跌,导致苏联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,外汇枯竭,入不敷出,最终促使巨人崩盘。盖达尔评价道:“苏联溃败是一个很好教训:任何政权如果以高油价为立国之本,则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分崩瓦解。” 3)德国发动世界大战德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希特勒?答案也是经济,二战前的德国失业率高得足以摧毁任何正常的政府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欧洲列强达成凡尔赛和约,对德国是丧权辱国,还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,需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给战胜国。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,赶上1929的世界经济大萧条。大萧条之前,法西斯运动并不具有很大规模,希特勒发动的“啤酒馆政变”更像是一出闹剧。纳粹得势,希特勒上台,有历史进程的偶然性,经济问题是幕后导演。政府背负庞大的外债压力,工商实业缺乏资金,外国人不敢来投资,失业率井喷式上涨。更可怕的,是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胀。物价急剧上涨,让老百姓辛苦积攒的储蓄与养老金,短期内化为乌有。就失业人口数来说,1924-1925年间,从200万逐渐跌到50万左右,显示战后的经济已经逐渐企稳。但进入1929年后,失业率迅速爬升,到1933年高达20%,超过600万青壮年劳动力找不到工作。德国总共才6600万人口,几乎一半家庭挣扎在饥饿和贫困线上。这么严重的失业,叠加通胀,意味着社会即将进入暴动状态。人民对软弱的魏玛政府已失去耐心,期待强力的领导者让德意志民族重新站起来。政治强人出场了,希特勒登高一呼,万众响应。1933年他上台后,短短五年,德国失业率下降为零,甚至出现劳动力短缺,GDP增长超过100%,人均收入增长22%。德国创造了经济恢复的奇迹手段很简单,超级凯恩斯主义,政府玩命借债,玩命花钱,开足马力,大兴土木,德国人不是在工地,就是在工厂,要么在兵营希特勒建设了全国高速公路网,重整了重工业体系,装备了一支摩托化的现代军队。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,失业解决了,工人有收入了,但政府借债要还钱,财政支出有赤字,央行印钞会通胀,这是客观经济规律。于是,希特勒把目光转向犹太人。纳粹反犹,不光有意识形态因素,很大程度上是觊觎犹太人的钱包,拿来填坑。犹太人的财富还不够,填不满纳粹财政的无底洞,希特勒又把目光转向整个欧洲……总之,拼经济,才是最大的政治。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征程,多少弯路,多少风雨,多少艰辛探索,多少试错成本,最后终于走上康庄大道。道路即国运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一百年不动摇,这短短十几个字,字字千钧,你明白有多么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