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折尽梅花]萝卜开会!22年了,我们还是无法超越赵丽蓉[21P]
本頁主題: [折尽梅花]萝卜开会!22年了,我们还是无法超越赵丽蓉[21P]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折尽梅花


級別:風雲使者 ( 13 )
發帖:8113
威望:1727 點
金錢:3674 USD
貢獻:246449 點
註冊:2021-05-14

[折尽梅花]萝卜开会!22年了,我们还是无法超越赵丽蓉[21P]





 


站在2022的开端回看,
1992年的大年三十,无疑是“神仙打架”现场。

这一年,
赵本山、陈佩斯、赵丽蓉,小品三巨头首次春晚同台。

赵本山别出心裁地走上征婚之路;
陈佩斯一张巧嘴百般分辨,难坏了姐夫警察;
小品《妈妈的今天》里的“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”
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,乐了不知多久。

如今,
整整三十年过去,关于春晚的消息一波接着一波。
但在“回忆最喜欢的春晚节目”的微博评论区,
最高赞的回答,仍旧说出了一句自带语音的台词:
“宫廷玉液酒。”

 

  

 

看着留言里,接二连三的
“一百八一杯”“这酒怎么样,听我给你吹”,
人们再次回忆起了那位带给了我们无数快乐的“麻辣鸡丝”天后——
赵丽蓉。

01
评剧人生


在大部分年轻人的记忆里,
赵丽蓉,是靠演小品成名的,而且“大器晚成”——
一出道,就是春晚舞台上,六十多岁的老人家。

其实,
赵丽蓉老师首次登上舞台时,才1岁。

演的,是评剧。

1928年,评剧在东北正流行,
戏班子更是如雨后春笋般,接二连三组织成立。

复盛戏社,是沈阳叫得上名头的戏班子,
台柱子艺名“芙蓉花”,高挑俊俏。

最受芙蓉花喜欢的演员,是一个小丫头:
戏班子梳头师傅的小女儿,乳名“老爱”。

 
评剧名角芙蓉花

“老爱”1岁那年,
芙蓉花有出戏,得抱着“彩娃子”上台。

平时,“彩娃子”都由道具布娃娃充当,
但早就觉得小姑娘有戏曲天分的芙蓉花,
说了句“假娃娃哪有真娃娃演得好”,
就将“老爱”带上了台。

台下的人,都替芙蓉花捏了把汗:
万一“老爱”在台上哭闹起来,这可怎么收场?

没成想,“老爱”不哭不闹、哈哈直乐,
还伸出小手打招呼,把观众逗得开怀大笑。

自此,复盛戏社的“彩娃子”成了真娃娃,
一直抱到“老爱”满地跑。

“老爱”12岁时,
芙蓉花把自己名字里的第二个字给了她。
自此,她有了艺名,也有了真名——
“我的艺名,叫赵丽蓉,我的真名,还叫赵丽蓉。”

  

戏班子,跑码头。
赶上战乱,更是漂泊的年景。

辗转东北、北京和上海多地后,
复盛戏社还是于1943年解散。

直到新中国成立,
中国评剧院建立,赵丽蓉才过上了安稳日子,
也遇到了自己演艺生涯的挚友——
新凤霞。

新凤霞是苏州人,柳叶弯眉,身段窈窕。

两人头一次见面,赵丽蓉问:
“您先前唱什么行当?”
新凤霞说,我唱花旦的。

评剧是民间小戏,花旦是主,彩旦是配。
花旦美,彩旦丑。

其实赵丽蓉先前也是唱花旦的,
但她瞅着新凤霞姣好的面容,逗她道:
“我一见你,我还怎么唱花旦呢?
在你旁边,我只能来彩旦。”


自此,赵丽蓉就开始给新凤霞作配,
成了“彩旦专业户”。

彩旦又名丑婆子,
名字带个“旦”,实际上不属于旦角,
而是女性扮演的丑角。
最大的特点,就是滑稽。

其实回看二人年轻的合照,
赵丽蓉英气,新凤霞娟秀,
都是花旦的好材料。

但赵丽蓉一个妙龄少女日日扮丑、当绿叶,
却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:
“新凤霞的扮相和唱腔都比我好,
我给她当配角这戏才能好”。


 
新凤霞(左)和赵丽蓉(右)

《花为媒》里,她扮演媒婆阮妈,举止“媒里媒气”。

 
赵丽蓉(右)扮演阮妈

《小二黑结婚》里,
她扮演游手好闲、神神叨叨的“三仙姑”,
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。可就是这个反面角色,
被赵丽蓉演得活灵活现,
让不少观众冲着“三仙姑”来买票看戏,
在同行中也引起了轰动,
全国各地一百多家剧团剧院赶来观摩学习。

 
赵丽蓉扮演三仙姑

剧团女演员常见的争风吃醋、争夺C位,
从未出现在赵丽蓉身上。

和新凤霞之间的感情,更是好到去外地演出都要住一个屋。

在评剧院的十余年,
赵丽蓉台上逗观众乐,台下逗同事乐,
人人都喜欢和她在一块。

评剧院的导演张玮说,
不排戏的时候,
赵丽蓉随便说句话,剧院里的人就捧腹大笑。

同事刚立民回忆:
“她逗着呢,就没有一个地儿她不开玩笑”。

那这么幽默的人,生活应该很幸福吧?

远非如此。

赵丽蓉的第一任丈夫叫盛强,
是北京大众剧场经理。
两人1954年结婚,生活和美幸福。

可好景不长,1959年,盛强去世了。

紧接着,
赵丽蓉的大哥遭遇车祸身亡,母亲也半身瘫痪。

经历了丧夫之痛的赵丽蓉,
让自己拼命工作,在台上依旧是欢声笑语的模样:
“不能把自己个人悲伤的情绪带给观众,
这是糊弄观众。”


单身一人,还带着两个孩子,
孤儿寡母生活的苦处可想而知。

盛强的姐姐看在眼里,
一方面希望赵丽蓉能再嫁,又不愿弟弟的孩子改姓,
思来想去,决定撮合赵丽蓉和盛强的弟弟盛弘。

赵丽蓉起初一百万个不愿意:
这不是毁我名声吗!

在盛强姐姐的苦苦劝说下,赵丽蓉最终妥协了:
日子总得过下去,孩子们也很喜欢盛弘这个叔叔。

1964年她和盛弘结婚,再次组建了家庭。

这一决定,引来了哥哥赵连喜的坚决反对,
他在这件事上出奇固执,直接与赵丽蓉断绝了往来。

1965年,赵丽蓉的第三个孩子出生,
她为小女儿取名“盛家欢”。

家欢出生后不久,
就被诊出先天性脑瘫,7年后不幸夭折。

又过了7年,
盛弘也因心脏病,离开了赵丽蓉。

这个时候,赵丽蓉已经56岁了。

芙蓉花三十年前就走了,
哥哥与自己断绝关系,
两任丈夫和最爱的小女儿接连离开自己。

连她最爱的戏台,都多了不少是非。
赵丽蓉觉得乏了,和儿子说:
“我将来要有了钱,
就在农村买三间房,靠在大道边上。”


1988年,60岁的赵丽蓉从评剧院正式退休。

02
“触电”荧幕


赵丽蓉刚退休的时候,
人人都以为她要过上“农村三间房”的老年生活。

可没多久,她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惊喜。

原来,在舞台上待了一辈子的赵丽蓉,
之前就在“试水”小荧幕。

《西游记》里,
她是善良热心的车迟国王后:
“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,快放他们西去吧!”

 
赵丽蓉饰演车迟国王后

电影版《红楼梦》里,她是刘姥姥。

 
赵丽蓉饰演刘姥姥

赵丽蓉不识字,
选剧本的方式也比较独特——
听广播。

据保姆回忆,
赵丽蓉只要在家,就会不停地听收音机。

有一次,她从收音机里听到小说《苍生》连播,
对故事里的田大妈非常感兴趣。

听到第三天,
她就给《苍生》的作者浩然打电话,自报家门:
“我是中国评剧院的退休演员赵丽蓉,
我听了您写的《苍生》非常感动。”

得知这部戏正在筹拍后,
她便“毛遂自荐”要演田大妈。

1990年,《苍生》正式播出,
赵丽蓉精湛的演技打动了不少圈内人,
导演黄健中就是其一。

当时,他正在筹拍一部叫《过年》的电影,
主角是个北方农村的老太太。

看完《苍生》,他心想:
“如果赵丽蓉老师不能来演,
我基本上要放弃拍这个电影。”


抱着“破釜沉舟”的决心,黄健中登门拜访。

当时赵丽蓉老师正准备出门,
黄健中说,您能不能给我15分钟?

15分钟,他把剧本讲得妙趣横生。
赵丽蓉也不走了,说:
“你接着讲,你讲得很有意思。”

又讲了半小时,她的角色定下了。

1990年的冬天,
赵丽蓉成了《过年》里一位没有姓名的北方母亲,
坐在炕上,眼巴巴的盼着儿孙们来过年。

 
赵丽蓉出演《过年》

这部电影,群星集萃,
有六小龄童,有梁天,还有后来一统过年档的葛优。

但在赵丽蓉面前,他们全是孩子。
戏里,叫“妈”,戏外,叫“赵妈”。


赵妈戏外慈祥,
可拍起戏,比导演还较真。

黄健中说,
那时候赵丽蓉最爱说的一句话,就是
“黄导,这个地方不出彩”。

这股较真劲,让这部电影几乎“处处都出彩”。

开机没几天,剧组的副导演就说:
“赵老师这个戏,肯定会得奖!”

还真让这位副导演说中了。

作为中国第一部同期立体声故事片,
《过年》获得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。

赵丽蓉,也获得了该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,
成为中国首位拿到A级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的演员。

那时候,消息传播得慢。
颁奖结束后的第二天上午,
人们才从新闻里得知这个喜讯。

演了一辈子戏,赵丽蓉没拿过奖,
63岁,突然就成“影后”了。

赵老师回忆当时的画面,忍不住地自嘲:
“一说我得奖,把我吓一跳,这叫什么事。”

赵丽蓉这辈子,
评剧唱得好,电影起点高。

不过,真正让她家喻户晓的,
还是春晚舞台上那些妙趣横生的小品。

03
“两开花”


1988年,
北京曲艺团的编剧石林骑车两个小时,
从蒲黄榆赶到北四环的春晚剧组。

包里装着自己原创小品的剧本,
《英雄母亲的一天》。

那年,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公开征集1989年春晚小品剧本,
石林跃跃欲试,还在剧本结尾注明:
此作品若选中,
建议由中国评剧院的赵丽蓉老师演出。


剧本送过去的时候,收剧本的同志睡眼惺忪。
地上有个麻袋,他随手一扔,就把剧本扔进了麻袋里。

谁也没想到,石林的作品从这一麻袋里脱颖而出。
赵丽蓉,也登上了1989年的春晚舞台。

  

导演刚找上门的时候,赵丽蓉挺紧张。
戏曲舞台和小品舞台不一样,
她怕演砸了,也怕别人说自己这辈子的句号“没画好”。

但看了剧本,她又动心了。
好演员识货,知道这小品排出来差不了。

斟酌再三,赵丽蓉决定:演!

于是,1989年的春晚舞台上,
全国人民都因为那个说着“司马缸砸缸”的老太太捧腹大笑。

 
赵丽蓉首次登上春晚舞台

从那天起,赵丽蓉成了春晚舞台的常客。
到1992年,她身边又多了个搭档,巩汉林。

04
“国民姥姥”赵丽蓉


巩汉林第一面见赵丽蓉,是在餐厅里。
他紧张得要命,
谁知赵老师亲热地把他拉到身边,指着菜说:
“吃,剧组的,不吃白不吃。”

自此,两个人的“母子”缘分开始,
春晚的观众也迎来一段“好日子”。

1995年,两人合作《如此包装》,
讽刺当年不了解传统艺术并盲目追逐社会潮流的社会风气。

  

1996年,《打工奇遇》再次对那些哄抬物价、
赚黑心钱的餐厅老板大开嘲讽。

  

那段“宫廷玉液酒,一百八一杯”的唱调,
也就在这一年刻进了一整代观众的DNA。

另外刻进DNA里的,
或许还有“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,三步一窜嘛两啊两回头”的步伐……

  

评剧最火的时候,
也只能对着舞台底下的几十几百号观众演。
春晚,则将赵丽蓉的影像传输到大江南北。
一时间,她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。
套用现在的说法,赵丽蓉成了当之无愧的
“国民姥姥”。[/b]

但无论有多大的名气,
下台以后,
她还是那个琢磨着院里的黄瓜、脚下的泥巴的唐山老太太。

有一次,倪萍去家里和她唠嗑,
提起来,赵丽蓉从来不让主持人在报幕的时候给自己加个“艺术家”的名号。

“大家认识你,你就报赵丽蓉也就认识你。
你不认识,你说她是著名的、世界上唯一的、顶尖的天王,也没用啊。”


 
赵丽蓉(左)和倪萍(右)

1999年,赵丽蓉在排练时咳出血来,
巩汉林带她去检查,查出了肺癌。
家里家外都不敢让她知道,
赵丽蓉又硬挺着上了最后一年春晚。

  

那年的《老将出马》结束后,
巩汉林扶着赵丽蓉退场,
后台全是等着合影签字的人。

赵丽蓉一边咳嗽一边给人签,
巩汉林先着急了,他轰人,
赵丽蓉还要怼他,操着一口唐山音说:
“你别你别,人家都来了,签就签吧。”

2000年7月17日,赵丽蓉去世。
葬礼在北京八宝山举行,
殡仪馆门前,是望不到尽头的人。

记者去问,有人凌晨五点就到了,
有人下了夜班直接过来。
他们说:“我们都是赵老师忠实的观众。”

  

得知消息时,巩汉林正在外地演出,
尽管结束了他就和妻子往回赶,
还是没赶上见“赵妈”最后一面。

接下来一整年,
他都不敢看自己和赵丽蓉演过的节目,
看了就要流眼泪。

但日子还要往前走,走着走着,就又是一年春节。
巩汉林看着舞台,心里想不明白:
我跟谁演?我演什么?

 
赵丽蓉和巩汉林

想她的人,不止巩汉林一个。

赵丽蓉离开得越久,怀念她的观众就越多。

十二生肖又是一轮回,台上站着不认识的人。
而谢幕的人,不会再回来了。

二十多年来,总有人问:
人民群众为什么怀念赵丽蓉?

大厂评剧歌舞团的团长赵德平,曾经讲过一个故事。
赵丽蓉有段时间,常去大厂评剧歌舞团演出。
这个歌舞团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,
流动舞台就搭在农民家门口。

有一年,团里去一个颁奖晚会表演,
到了才发现是电视直播。
演员们一听不干了——
要是直播,那先前谈的劳务费可就太低了。

正吵着,一向慈眉善目的赵丽蓉恼了:
“都要开演了,你们还提钱,多少观众等着看呢!
不许提了,谁要嫌钱少,把我的钱给你们。”


赵妈发话,别的演员也就不再作声。

演出结束,劳务费发下来几千块。

赵德平去和赵丽蓉说,赵丽蓉往地上一指:
“爱给多少给多少,没有钱把这盆花给我得了。”

最后,她就真一分钱没拿,搬走了那盆花。
老太太把这花搬回了自己的小院,和她最爱的茉莉栽到了一起。

来年光景好,花根深扎入土,梢上还能再发新芽。

 


 



赞(19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2-09 10:58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11-23 07:21